images
 
 
%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聯合報】美國防疫公衛退場 我應引以為戒
2022/5/5

美國防疫公衛退場 我應引以為戒 

聯合報 / 陳美霞/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Omicron病毒帶來另一波疫情,如何有效防疫?專家或名嘴紛紛獻策,其中數位語出驚人:值此之際,防疫應該「公衛退場,回歸醫療」。他們說,既然Omicron病毒傳染力超強,確診人數將以等比級數飆升,防不勝防,因此當下防疫重點是揪出重症患者加以醫療即可,公衛應該退場,醫療趕快進場。


此等「獻策」內容,完全違背公共衛生的意涵及其基本原理,很可能誤導民眾的防疫行為,甚至導致防疫政策無法順利推展。


公共衛生是一門經由社會集體的、有組織的力量,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科學與藝術。公衛體系包括預防與醫療部門,要成功防治像新冠疾病這樣險惡的傳染病,這兩個部門必須密切合作,遵循公共衛生「預防為主,醫療為輔」的基本原理。社會一般把預防部門工作泛稱「公共衛生」,但事實上這是社會大眾對公共衛生這門科學的不理解所造成的誤用,公共衛生的工作是包含預防與醫療的,而且醫療只是公衛體系的一部分。依照公共衛生的基本原理,理想的公衛體系應該能有效預防民眾生病,也就是說,一個社會的疾病及健康問題越少,且需要花在醫療的費用及資源越少,表示公衛體系成效越好。


以此回顧過去兩年多來新冠病毒疾病世界流行對全球造成的巨大衝擊,在世界各國公衛體系對抗新冠疾病肆虐的辛苦奮戰中,後果最慘烈、防疫成效最差的是美國。美國新冠疾病的確診病例數(八千多萬)及死亡病例數(近一百萬)都居世界之冠。美國的公衛體系幾乎完全無力保護人民的健康與生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國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推行「公衛(預防工作)退場」政策,而從一九六○年代就開始推展「回歸醫療」的政策。前者是以不斷刪減預防部門的經費及人力,讓公衛體系預防部門難以生存,更甭談發展;後者則是經由美國政府以免稅、補助等等誘因,大力鼓勵私人資本投入到醫療領域─特別是大醫院/醫學中心的建造。因此,美國公衛體系的醫療部門變成醫療商品買賣、醫療資本家賺取利潤的巨大怪獸。若我們真以台灣人民的健康為念,萬萬不能學美國公衛體系!


雖然台灣的公衛體系預防部門也是常年缺錢、缺人力,但是台灣公衛前輩在一九五○至六○年代辛勤打造出一個以「預防為主,醫療為輔」原則、以社區民眾及基層衛生局、所為社區防疫行動主體的社區防疫機制,雖然這個機制在一九八○年代後政府的支持逐年下降,遍布全台的衛生局、所仍然常年苦撐著這個機制,推動衛生教育、社區動員、病源探討、疫情監測、通報、疫情發布、調查、診斷、疫苗接種、死亡率評估、檢驗、處理、檢疫、演習、訓練、協調預防與醫療部門等等大量的防疫工作,它成為台灣傳染病防治最紮實的基礎。過去兩年來台灣的新冠防疫,雖然遭遇種種波折,比之美國,真是天壤之差,而基層衛生局、所的默默打拚是最大功臣!


看世界、看美國、看台灣新冠防疫,美國「公衛退場,回歸醫療」的防疫體系可說是「前車之鑑」,在疫情嚴峻之際,更要引以為戒!

   
Powered by Taiw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 2011  
會址:台北市中正區10055徐州路17號543室      統一編號:21100531    
秘書處:02-23919529/ E-mail:tpha@hg3c.com     
編輯部:02-23584341/ E-mail:10.6288tjph@gmail.com   
傳真:本會已無提供傳真,還請不吝掃描或拍照後,E-MAIL上面兩個信箱
 (編輯部原tjph@hg3c.com將同步收信至2023/12/31後停用)